行走伊斯坦布尔(六/七/八篇)
2015 . 09 . 25


作者     陈驰



第六篇:伊斯坦布尔综合开发项目


早在2008年,广受国际认可的RMJM建筑事务所公布了他们的一个造价10亿美元的多功能商业综合开发项目,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Atasehir区。RMJM设计的这一新的住宅和商业区将为20000多人提供多项服务,满足其需求。该作项目将是土耳其一个创新性的新项目,也是城市第一个LEED认证的多功能开发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对外公布的名称笼统称为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for Turkey,后来的很多报道也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从设计效果图看,这是个非常浪漫的建筑群,里面人山人海,但实际效果却不是想象那样。




图 36综合开发项目设计鸟瞰






图 37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效果图


图 38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效果图


图 39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效果图


首先,到达这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地铁直达。我从欧洲区首先乘坐T1线到火车站转乘跨海地铁Marmary,到亚洲区后再转乘M4线到Yenisahra,又坐了十几分钟出租车才最终到达这个区域,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告诉出租车司机这个地址的名称,可能是因为他英文不好的关系,怎么都没听明白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for Turkey是什么,直到我拿出地图给他指,他才勉强朝着那个方向开,还好这个建筑很高很醒目,所以很远就能看到。


到达这个区域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旷”,再加上多云多风的天气,还略带凄凉的气氛。路上没有行人,只有稀少的几辆车停在路边,咖啡厅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擦着桌子,偶尔路过一辆满是空位的公交,我没有看到商场,也没有像在伊斯坦布尔2020申奥宣传片中看到的人来人往的场景。





图 40伊斯坦布尔申奥宣传片中的镜头


图 41实际场景





图 42退台设计细部


图 43围墙细部


本来是企图在这个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全新规划”的区域能得到一些启发,结果却并不如意,“一流策划、二流规划、三流设计、四流施工、盲流管理”的大开发模式,看来并不只是中国特色。但还是真心祝愿这个被称为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的项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名副其实。


当然,也不是所有新规划的区域和新建的项目都是这么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伊斯坦布尔欧洲区北侧新开发的Levent区,最近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建项目,频繁的登上各种设计杂志。我用了一整天时间走遍了整个区域,整体感受就是:他们的好,书上并没有说完。其中,以佐鲁中心和Kanyon中心为典范。



第七篇:佐鲁中心的苹果专卖店


佐鲁中心从方案刚设计出来,就在建筑界比较出名了,但其在社会上知名度的暴涨,应该归功于位于其中心广场的苹果专卖店,这是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家苹果专卖店,也被称为全球设计最“苹果”的苹果专卖店,由大名鼎鼎的Foster+Partners事务所设计,像是个矩形的大灯,位于地下,和购物中心相连。



图 44佐鲁中心苹果专卖店






图 45苹果专卖店夜景


图 46苹果专卖店内部


这是Foster+Partners事务所为苹果公司建造的第一个项目,这让我想到他们设计另一个与之呼应得天衣无缝的项目——加州库比蒂诺校园总部,那个巨大的圆环。2011年报建,2013年底获当地政府批准,现在正在施工。如果把这两个项目合并,苹果专卖店建在苹果总部中心,会出现什么?——反正我看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一枚铜钱!




图 47位于加州的苹果总部


再说说佐鲁中心,佐鲁中心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大桥和Buyukdere轴线的交汇处,Buyukdere轴线连接了市中心和Maslak商业区。佐鲁中心不仅连接了城市几个重要的中心地带,同时它也处在城市少有的几处平坦地形之上,靠近南部的旧城区。佐鲁中心归佐鲁地产(Zorlu Property)所有。



图 48佐鲁中心设计模型


佐鲁中心是一个多功能项目,它将多个对立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宏伟和谦逊、公开和私密、大众和独特等等。项目场址根据地形判断进行了重建,场址上面铺上一层作为连接层的外壳。外壳从大街层开始,朝东南两个方向逐渐攀升,根据水平差不同,形成两条“手臂”,这种设计可以区分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城市阳台上可以一览博斯普鲁斯的壮丽风景。建筑外环最高32米,是私人用的部分。





图 49佐鲁中心外环


图 50佐鲁中心全景


在街道层的中心是一个广场,广场周围坐落着很多零售商店,这个地区是公共场所。“活动楼梯”从广场一直向下通往室内商铺区,在这里有地铁、影院、儿童娱乐中心、美食超市、和休闲平台。音乐厅可容纳2500人,入口和广场相连,是一个半封闭的建筑,里面可举办各类表演。建筑第一层建有大型花园,再高一点的楼层建有大型阳台,可以在阳台上欣赏城市景色。通过线性露天正厅可以到达这些阳台。





图 51通往地下商场的楼梯


图 52音乐厅内部






图 53佐鲁中心分层模型


图 54佐鲁中心总图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佐鲁中心的交通组织。我刚来的时候,从下Metro Bus开始,各种导视系统把我非常便捷的引到了主入口,尽管其中包括了出站、跨越公路、穿过地下通道,以及在地下通道的多个岔路作选择,清晰的导识系统并没有让一个第一次到这里的人迷路。这样我非常顺利的到达了半围合广场的开口处,开始新一轮的导识。





图 55通往佐鲁中心的地下过街通道


图 56佐鲁中心入口


先不看导识,建筑自身的设计就让路线非常清晰,商场、办公、住宅一目了然,不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也不会出现选择性综合症,直接走下去就好了。当然,学过建筑的人都知道,其他地方一定还有很多出入口,比如专门针对酒店、住宅、办公的专用出入口、后勤出入口等,但对于初来乍到的人,并不需要立刻找到这些地方。只要你到了中心广场,他们都在你的周围。





图 57中心广场


图 58中心广场鸟瞰





图 59通往建筑屋顶的坡道


图 60裙楼与塔楼交界细部





图 61通往地下车库的扶梯


图 62形成小院子的地下商场吸烟室


佐鲁中心的布局方式和成都来福士广场有很相近的地方,建筑规模、整体布局、Raffles酒店,但单就交通组织而言,佐鲁中心对初来乍到的人更具有清晰的引导性,究其原因,和“主入口”非常明确的佐鲁中心相比,成都来福士广场更注重裙楼商场的“占地”,从而把中心花园放在了4楼顶,这样价值最高的地方就在外层的沿城市道路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铺面”位置,而佐鲁中心价值最高的地方在内层的中心广场周围。





图 63GOOGLE地图的佐鲁中心


图 64百度地图的成都来福士广场


之前一直觉得佐鲁中心是个非常牛逼的设计,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炫酷”的外形,毕竟这是大部分人对建筑好坏的最直接评判标准,包括作为身处设计行业的我自己。但当你真正深入了解一个项目或者自己设计的时候,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就像佐鲁和成都来福士,重视“外围”价值还是倾向“内层”价值,不同文化的人对这个的选择很可能会完全不一样,项目的区位情况和业态的定位情况也会导致选择的不同,也就是说,大家的“兴奋点”不一样。欧美城市广受欢迎的“阳光大草坪”在中国就非常鸡肋,中国的“文化广场”在欧美也会非常尴尬。同样的例子,还有伊斯坦布尔的现代艺术中心广场和Sishane公园。




第八篇:天空斑点休憩空间与Sishane公园


项目叫做“Sky Spotting Stop”,这实质上是一个小型广场,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这个项目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2013青年建筑师计划的一部分。设计师希望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古老城市的喧嚣街道上创造一个僻静的休息空间,圆盘形的反光顶棚邀请人们进来坐、休息、聚会、玩耍和仰望天空。


“这是光和韵律的盛典”,斑驳的反射光线在阴影上跳跃,为周围环境带来动感。金属支撑标杆摇曳的声音和图像像极了停靠港口船只的船杆,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有趣的对话。





图 65天空斑点休憩空间


图 66广场位于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侧面


另一个规模更大的城市广场是Sishane公园,它是伊斯坦布尔中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大胆的转变。公园位于Beyoglu西南边缘和车水马龙的Tarlibasi路之间,其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居民和游客到城市环境的自然品质当中,打造成为适合人们在城市集聚的公共空间。设计将金角湾的景色尽收眼底,同时也创造了进行文化表演的大型公共空间和相对保密的休息空间,人们可以在此享受绿树荫翳,更可与友邻共度欢乐的时光。





图 67周边居民常在广场晒太阳休息


图 68一位市民在遥望远方金角湾的落日


Sishane公园与伊斯坦布尔传统的公园不同,它的特色表现在:轮廓曲折的小径、露台和户外空间。这些形态由金角湾地区特有的不同物种形成的丰富景观所衬托而成,使人们心旷神怡。除此之外,独特的空间构成也给予了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去探索不同的特色体验。





图 69充分利用高差形成的广场


图 70广场的首层和地下层平面图


公园与伊斯坦布尔的公共及私属交通系统的多式联运也给公共空间增添了活力。道路直接连接到Sishane地铁,人行道也与公共交通枢纽和Kasimpasa相连,形成了高效的交通系统。在材料的选择上,常规材料与替代城市硬朗表面的材质交相辉映,使建筑表面的设计富于叙事性,引发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无限遐思。


从上层城市入口到下层下穿通道边际的12米的高差处采用了回廊的方式,一端与Tarlabasi附近喧嚣、污浊的六车道公路相连,中间是一个受保护的户外空间,另一端则允许大量的自然光线和自然风进入停车场的主出入口层。





图 71停车区地坪是有坡度的,管线布置和国内差别很大


图 72不知出于艺术性还是规范性,逃生通道被涂成鲜艳的暖色


就设计本身来说,这两个广场都是不错的设计,但如果是在成都,估计都会被否决掉的,它很可能会被要求赋予“文化的内涵”,无论是金沙神鸟,还是大熊猫,或者能够体现天府之国科技之城巴蜀文化美食之都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林林总总,或直白,或含蓄,反正,一定要有!


这种娱乐化的城市空间似乎是欧美的舶来品,与东方文化的气质并不相符。赞美者,可以誉为“文化融合、全新气质”,批评者,可辱为“文化侵略、迷失自我”,这种事总是争论不断,就像最近自己刚刚被一批专家否决掉的一个设计,而就在一个月前,才刚得到了另一批专家“Almost Perfect”的评价。


赞美者说:“这是一个从周围建筑中脱颖而出的全新的设计,便捷的交通、高效的空间、极简的外形,它将让大家嗅到一丝清新的空气”;


批评者说:“这是一个完全没有照顾原有肌理和环境的设计,平淡的交通、无趣的空间、单调的外形,它将让大家感受不到原有的氛围”。


……@¥#%#……@&#……%@@¥*&!!




图 73引发争议的设计方案


To be continued…





返回上一页